山西中医学院的学生很幸福,因为从入学开始,学校为了他们的就业就“忙疯”了。昨天是山西中医学院放寒假第一天,学校各个年级的近万名学生,都已经根据各自的情况,分赴全国各地的农村和社区,当起了村医。
这是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山西中医学院和省卫生厅联合想出的办法。开展地方项目合作,鼓励毕业生到农村,让中医药进农家。这一件事,就让中医学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改变。
开党委扩大会研究就业问题
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和社区,是山西中医学院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在党委扩大会议上商量出来的对策。山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陶功定教授说:“这是在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积极应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举措。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切实利益。去年11月,我们学校就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生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寻找出路。”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努力在两年内实现‘乡达标、县提高’目标。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建立卫生服务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力争做到小病不出村(社区)、中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市、区)。于是,山西中医学院积极与山西省卫生厅有关部门联系,于2008年12月提出选拔医科类毕业生到农村卫生室(所)开展医疗工作实践,开创毕业生服务农村建设的新岗位。
就业想法变成政协提案
省政协副主席、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说,选拔医科类毕业生到农村开展医疗工作实践,对于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延长就业择业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构建合理稳定人才队伍,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将这一想法整理成提案《关于选拔医科类毕业生到村卫生院(所)工作实践的建议》,交由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讨论。该提案的主要内容是:选拔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科类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一至两年的大学生。重点服务山西省15186个行政村中的6971个空白村卫生所。选拔的大学毕业生到当地开展两年的医疗卫生工作实践。
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农村需要大学生”
看到这个提案,省政协常委、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柴瑞霭高兴地说:“新农村太需要大学生医生了。”柴瑞霭说,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不能只是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农村找到能看了病的“村医”。解决“村医”的途径有两个:一个靠“引进人才”,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另一个靠培训现有“村医”,制订一个长期培训规划,组织专家定期下基层讲课,或让“村医”到县、市级医院进行临床学习,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相对于政府花钱组织现有村医进行培训,直接选拔医科类毕业生到农村开展工作实践要简便得多。如果这一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话,鼓励学生到农村开展医疗卫生实践将为解决山西省医科类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出路。
山西中医学院学生处处长王旭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我们的这些想法与中央的有关精神是不谋而合的,我们深受鼓舞,更有信心做好地方项目工作。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应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多调研,多跑动,多出新招和实招,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主动了解学生“婆家”需求
学校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力拓展人才市场,因人而异的灵活制定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创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负责学生就业的学生处副处长白贇硕说:“不能升硕的本科生和专科不能升本的学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升硕的本科生(包括专升本的学生),目前不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难点,可以暂缓考虑。”
在学校开展的多种就业渠道的教育下,很多学生转变了就业观念,2005级中医系的王文晶同学说:“刚来学校的时候,我总是想毕业后一定要去好点的医院。在学校的各种就业培训下,我决定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很多学生都从刚开始的“一步到位”转变成了“骑马找马”,主动地去适应市场,调整心态。学生转变观念后,学校就开始为学生找“婆家”。为了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在乡村就业,学校准备利用寒假时间,组织领导和老师到全省11个市展开走访和“推销”活动。
学生:准备回家乡就业
校团委书记、学生处处长王旭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类在校本专科生377475人,博士生3255人,研究生20937人,这40万人毕业,单纯依赖各大医院来就业,是不现实的。从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形势和社会需求分析,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只能是面向地、市、县、乡的基层和广大企业。”
来自山西农村的该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李贇罡,2009年6月即将毕业。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告诉记者:“我刚刚参加完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果没有考上,我会选择回到我的家乡就业,用自己的本领服务我的父老乡亲。”王旭说:“我们的目的是抓住机遇,开拓县、乡、村三级用人市场,千方百计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为帮学生就业 学校广辟门路
门路1 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自主就业
除了村医以外,山西中医学院还十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且将自主创业作为学校2009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他们充分利用山西省青年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们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和科技支持。
2008年毕业的专科学生戴金儒,毕业后和同班同学一起在太原办起了社区按摩店,当起了老板。虽然只是一个小店,戴金儒却一脸的自豪,他激动地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我们自己开店的想法来源于学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这是我参赛作品的一个具体实施。前几天,我还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前来参观考察。现在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就业很难,创业成了很多学生的就业途径。”
门路2 给学生打开国外就业渠道
为了帮学生找工作,山西中医学院还联系到了南美洲的智利。针推系政治辅导员张斌仁,这几天正在为挑选3名学生到智利开展针灸按摩医疗服务忙碌着。他说:“之所以联系到智利,是因为我们学校针灸推拿系有老师在智利做访问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老师们根据当地的医疗市场,决定推荐一些学生到那里开展中医医疗。”
门路3 开办手机找工作平台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山西中医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计划竞赛,从学生最初的创业设想、筹划到实施,学校会及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了解学生需求,引导正确方向。
除此之外,山西中医学院今年还想出了短信通知学生单位招聘的办法。帮每个学生开通了移动和联通的信息平台,每当有用人单位招人时,就会通过手机,第一时间向学生发布用人单位信息。用人企业来学校招人,学校会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洽谈会;学生联系到用人单位,可以不受工作日限制,随时办理派遣证,方便学生就业。